古筝教师工作总结

时间:2024-07-04 14:04:05 教师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筝教师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1

  古筝作为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乐器,一直被认为是民族乐器的瑰宝,随着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的大趋势,古筝艺术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热爱和重视。作为当代大学生,不管是否从事音乐事业,能够演奏一件自己国家的民族乐器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欧洲人大都能够演奏钢琴是一样的,都是对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高校开展古筝集体课在于能够扩大教学信息的辐射面,使有限的古筝专业教师能对更多的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教学。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古筝教学概况。古筝这种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古筝技艺水平的提升、技法的不断革新,古筝的教学方法从口传心授、以曲相教的民间状态步入了专业化、学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质的飞跃。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素质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古筝教育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全面性演化的今天,尚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不到位,学生基础不均衡等。目前,部分省内外高校通过对古筝集体课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古筝的普及和推广也指日可待。

  2古筝集体教学的条件

  首先,保证合格的是师资是开展古筝集体课的一个关键。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最终执行者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决定古筝集体课程教学的成败。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的开展,无疑是对古筝教师一次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古筝集体教学的重组和整合的教学结构,对于长期进行“一对一”教学的古筝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此,首先应该尽快让古筝老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第二,选定适合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教材,对古筝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实现古筝课集体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古筝集体课程教材建设又是一个极其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协助。现在市面上看得到的古筝课教材,只能叫曲谱集,几乎没有理论的讲解。古筝集体课教学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普遍程度和特点选择,难度不易过深,因为,这些参加集体课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古筝零起点的很多,适合他们的古筝教材就应针对各种基本的技巧有相应的练习曲,并标有注释,同时,应加入相应的乐理知识讲解。教材中所选用的乐曲要尽可能旋律性强,易于上手。

  第三,古筝集体课教学的评价体系是监督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集体课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改进、提高古筝集体教学水平,促进古筝集体课教学朝着推进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古筝集体课教学体系,发挥古筝集体课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能及时加以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保障古筝集体课教学的硬件条件。在高校要保证古筝集体教学的良好进行,首先要有固定宽敞的教学场所、演出场地,并能够保证有充足数量的教学用琴,以及系统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法,完整的教学设备,在优化的音乐教育环境等,使学生举手投足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美”的环境中。

  鉴于以上特点,古筝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从个别课的传授型转为集体课,在课堂上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古筝的一些手指与技巧要领的示范的讲解上,还要更多地注重弹奏方法、弹奏风格和学习古筝以及古筝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的讲解,担任古筝集体课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平和艺术修养,提高文化水平,才能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3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方法

  集体教学与小组练习,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集体课教学面向的学生人数多,比起“一对一”的.个别教学的普及率高,效果明显。然而,在集体教学中也不能忽视个别辅导的重要性。在集体教学中学生有时会看不清老师的示范弹奏,老师也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弹奏中的问题,如不及时纠正他们的缺点,会造成学生知识技能上的缺陷。因此,个别辅导是必要的。同时,结合小组演奏、讨论,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集体作示范外,还需要逐个地检查学生每次新课的掌握情况,切实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以集体教学为主,结合小组练习论文联盟,个别辅导的教学,才能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资源的现状决定了古筝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集体课为主,集体教学是以小组学习的基础,个别辅导是集体教学的补充。由于每个学生在技巧的掌握、乐感、兴趣、需要等方面是各个相同的。因此,在开展集体教学的同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集体课教学模式能加大教学辐射面,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个别辅导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学效果,两者灵活运用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为此,在国内许多音乐师范院校,甚至普通高校都开设了古筝选修课,它们大多以集体课的形式出现,作为古筝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集体课教学有着较于传统“一对一”教学的优势,推进了古筝普及教育,同时,古筝的演奏和教学以及其艺术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2

  本学期古筝班的教学,我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对古筝的兴趣为指导思想,明确古筝教育发展的目标,全面贯彻新的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时期的儿童古筝教学发展的新纲要。平时也通过古筝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探讨适应初学者学习古筝的教学方法,提高儿童学习古筝的'兴趣,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器乐教学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学好古筝,需要天赋,还需要勤奋。时间是学好古筝的有力保证,为了让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收获颇丰。

  二、活动管理灵活激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器乐课,努力发挥管理的激励性作用。我们采取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由班长负责每次考评。经过近半年的训练,由于每个孩子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一部分聪颖勤奋孩子进步很快,她们就主动承担起“小老师”的任务,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小伙伴。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帮互学,兴致盎然,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在知识技能方面: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古筝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有了了解,弹琴姿势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初学,重点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初学学生对乐曲的节奏掌握的不够准确,弹乐曲时,常常出现节奏不稳定,进步不够明显,为了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学习一首乐曲前,用多种形式让他们感受乐曲的节奏,如:跟着老师读的儿歌或音乐打拍子,让他们接触一些敲击乐器,边听老师的节奏,边用自己手上的乐器拍打节奏。找一些有趣的儿歌,让他们通过朗诵儿歌来掌握乐曲的节奏,提高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节奏感明显增强了,根据他们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把其中学习的比较好,掌握技术比较好的一系列学生抽出来参加表演工作。

  2、在乐理知识方面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在节奏和基本乐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一些简单的练习曲,他们基本能做到曲谱到手可以大致的弹出,并且识谱能力明显有了提高,对于音乐当中一些常见的记号都能认识和掌握,并能在曲子中进行实践。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03-18

教师工作总结(精选)07-06

教师工作总结[精选]07-08

(精选)教师工作总结10-04

教师工作总结11-19

教师工作总结【精选】07-09

教师工作总结[经典]07-24

教师的工作总结11-16

(经典)教师工作总结06-14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筝教师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1

  古筝作为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乐器,一直被认为是民族乐器的瑰宝,随着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的大趋势,古筝艺术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热爱和重视。作为当代大学生,不管是否从事音乐事业,能够演奏一件自己国家的民族乐器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欧洲人大都能够演奏钢琴是一样的,都是对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高校开展古筝集体课在于能够扩大教学信息的辐射面,使有限的古筝专业教师能对更多的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教学。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古筝教学概况。古筝这种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古筝技艺水平的提升、技法的不断革新,古筝的教学方法从口传心授、以曲相教的民间状态步入了专业化、学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质的飞跃。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素质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古筝教育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全面性演化的今天,尚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不到位,学生基础不均衡等。目前,部分省内外高校通过对古筝集体课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古筝的普及和推广也指日可待。

  2古筝集体教学的条件

  首先,保证合格的是师资是开展古筝集体课的一个关键。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最终执行者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决定古筝集体课程教学的成败。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的开展,无疑是对古筝教师一次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古筝集体教学的重组和整合的教学结构,对于长期进行“一对一”教学的古筝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此,首先应该尽快让古筝老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第二,选定适合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教材,对古筝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实现古筝课集体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古筝集体课程教材建设又是一个极其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协助。现在市面上看得到的古筝课教材,只能叫曲谱集,几乎没有理论的讲解。古筝集体课教学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普遍程度和特点选择,难度不易过深,因为,这些参加集体课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古筝零起点的很多,适合他们的古筝教材就应针对各种基本的技巧有相应的练习曲,并标有注释,同时,应加入相应的乐理知识讲解。教材中所选用的乐曲要尽可能旋律性强,易于上手。

  第三,古筝集体课教学的评价体系是监督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集体课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改进、提高古筝集体教学水平,促进古筝集体课教学朝着推进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古筝集体课教学体系,发挥古筝集体课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能及时加以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保障古筝集体课教学的硬件条件。在高校要保证古筝集体教学的良好进行,首先要有固定宽敞的教学场所、演出场地,并能够保证有充足数量的教学用琴,以及系统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法,完整的教学设备,在优化的音乐教育环境等,使学生举手投足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美”的环境中。

  鉴于以上特点,古筝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从个别课的传授型转为集体课,在课堂上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古筝的一些手指与技巧要领的示范的讲解上,还要更多地注重弹奏方法、弹奏风格和学习古筝以及古筝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的讲解,担任古筝集体课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平和艺术修养,提高文化水平,才能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3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方法

  集体教学与小组练习,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集体课教学面向的学生人数多,比起“一对一”的.个别教学的普及率高,效果明显。然而,在集体教学中也不能忽视个别辅导的重要性。在集体教学中学生有时会看不清老师的示范弹奏,老师也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弹奏中的问题,如不及时纠正他们的缺点,会造成学生知识技能上的缺陷。因此,个别辅导是必要的。同时,结合小组演奏、讨论,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集体作示范外,还需要逐个地检查学生每次新课的掌握情况,切实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以集体教学为主,结合小组练习论文联盟,个别辅导的教学,才能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资源的现状决定了古筝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集体课为主,集体教学是以小组学习的基础,个别辅导是集体教学的补充。由于每个学生在技巧的掌握、乐感、兴趣、需要等方面是各个相同的。因此,在开展集体教学的同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集体课教学模式能加大教学辐射面,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个别辅导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学效果,两者灵活运用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为此,在国内许多音乐师范院校,甚至普通高校都开设了古筝选修课,它们大多以集体课的形式出现,作为古筝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集体课教学有着较于传统“一对一”教学的优势,推进了古筝普及教育,同时,古筝的演奏和教学以及其艺术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2

  本学期古筝班的教学,我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对古筝的兴趣为指导思想,明确古筝教育发展的目标,全面贯彻新的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时期的儿童古筝教学发展的新纲要。平时也通过古筝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探讨适应初学者学习古筝的教学方法,提高儿童学习古筝的'兴趣,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器乐教学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学好古筝,需要天赋,还需要勤奋。时间是学好古筝的有力保证,为了让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收获颇丰。

  二、活动管理灵活激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器乐课,努力发挥管理的激励性作用。我们采取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由班长负责每次考评。经过近半年的训练,由于每个孩子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一部分聪颖勤奋孩子进步很快,她们就主动承担起“小老师”的任务,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小伙伴。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帮互学,兴致盎然,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在知识技能方面: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古筝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有了了解,弹琴姿势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初学,重点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初学学生对乐曲的节奏掌握的不够准确,弹乐曲时,常常出现节奏不稳定,进步不够明显,为了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学习一首乐曲前,用多种形式让他们感受乐曲的节奏,如:跟着老师读的儿歌或音乐打拍子,让他们接触一些敲击乐器,边听老师的节奏,边用自己手上的乐器拍打节奏。找一些有趣的儿歌,让他们通过朗诵儿歌来掌握乐曲的节奏,提高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节奏感明显增强了,根据他们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把其中学习的比较好,掌握技术比较好的一系列学生抽出来参加表演工作。

  2、在乐理知识方面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在节奏和基本乐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一些简单的练习曲,他们基本能做到曲谱到手可以大致的弹出,并且识谱能力明显有了提高,对于音乐当中一些常见的记号都能认识和掌握,并能在曲子中进行实践。